关于澳洲汽车历史一:谁是澳洲汽车文化的开荒牛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 ,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澳洲汽车市场日渐萎缩,到今年10月通用霍顿与丰田将会正式关闭在澳洲的生产线 。至此,曾经澳洲市场的三大巨头福特、霍顿与丰田都将全部取消在澳生产汽车,转而以进口形式继续在澳洲市场销售。
拥有特殊地理位置的澳洲曾经是汽车巨头们争相投放的市场 ,数十年前的澳洲就像是曾经的中国一样:相对空白的汽车市场具有庞大发展潜力,廉价劳动力之下潜藏着诱人利润空间。最早进入澳洲市场的美国与欧洲品牌,在澳洲汽车文化发展时期发生了什么?
通用与霍顿的姻缘
如今澳洲市场最大的汽车品牌是通用集团旗下的霍顿汽车 ,与此同时,在澳洲汽车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也是通用集团。
早在100年之前,在美国市场崛起的通用就开始澳洲市场出口汽车 。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国间成立了一些贸易限制 ,美国市场向澳洲出口汽车的同时附加出口底盘。当时通用每向澳洲出口一辆整车就要加上三个底盘。在这种情况下,澳洲本土商人看到了商机,曾经专注于马用具生产的霍顿开始转向了汽车组装 。上世纪20年代 ,霍顿汽车组装厂成为了别克 、道奇、雪佛兰等品牌的车身供应商。于是,1926年通用正式在澳洲成立分部,与霍顿开始更为紧密的合作。但随后不久 ,美国进入大萧条时期,霍顿的这盘生意受到了严重影响 。
到了1931年前后,霍顿已经面临破产边缘,此时通用集团趁机收购并成立了通用霍顿汽车公司 ,正式开始通用在澳洲市场的扩张。由于此前通用与霍顿有过汽车制造的合作,因此新公司成立后不久,霍顿就已经拥有了整车生产能力 ,可以为雪佛兰等品牌生产整车。接下来,在尚未完全开发的澳洲市场里,本土生产的霍顿凭此优势迅速发展 。到1937年通用霍顿生产的汽车已经占据了澳洲市场40%的份额 ,这时候霍顿开始计划研发属于澳洲本土的第一款量产车,但二战一触即发,霍顿公司被政府接管 ,项目暂停。
不过,在战时积攒的技术经验为1946年霍顿投入Project 2000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同年到美国考察之后,霍顿公司带回了第一辆全手工打造的原型车 ,经过一年的测试之后,在1948年推出了霍顿品牌的重要车型FX,庞大的市场需求下,FX的年产量可以达到2万台 。
欧洲品牌的入侵
可以说 ,20世纪的前50年里,澳洲汽车文化的形成主要来自于美国车企,无论是进口的福特还是本土的霍顿 ,都为澳洲汽车市场带来了浓郁的美国气息。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澳洲人民对于汽车的需求暴增,每10个家庭就拥有一辆汽车。获益最大的要数拥有本土生产线的霍顿 ,50年代FX的需求量是每天生产超过100辆新车。当时澳洲市场的主流汽车都采用四缸引擎,除了霍顿FX以外,还有来自德国的大众甲壳虫、英国MG、以及美国福特等等 。而针对富人阶级对V6引擎的钟爱 ,劳斯莱斯 、路虎捷豹等品牌也陆续进入了澳洲市场。这个时候通用不仅依靠霍顿发展澳洲市场,同时也引进了一批造型夸张的雪佛兰和庞蒂亚克车型。
二战结束后一批欧洲人陆续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同样掀起了欧洲汽车品牌在澳洲主要城市的开店潮 ,这里就包括了大众、雷诺、标致和雪铁龙等 。欧洲移民的到来,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对于紧凑两厢车与旅行车的喜爱。此时的霍顿意识到市场需求的转变,于是迅速成立了霍顿轿车部门,并且在FE车型的基础上推出了第一辆旅行车版本。
显然欧洲品牌的进入并没有对霍顿造成太大的影响 ,反而刺激了新车型的研发,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霍顿的发展已经到了每三辆车就有一辆是霍顿的旺盛局面 。当霍顿意识到汽车的技术升级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50年代末霍顿首次推出了车载收音机。而就在此时,福特在澳洲推出了肌肉车代表——野马,澳洲本土的赛车文化很可能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而另一方面 ,欧洲品牌注重紧凑小车与操控的特性逐渐不适应当时的澳洲公路 。要知道,澳洲人民的用车主要在农场与城市的往返路段,欧洲小车第一次遭遇水土不服。
福特与肌肉车的崛起
随着澳洲汽车市场的发展 ,澳洲人民开始追求动力与速度,曾经风靡一时的四缸车型开始遭到嫌弃。与当时美国市场的发展路线相似,澳洲也开始流行V6发动机 ,并且迅速占据了主流 。
60年代的澳洲汽车市场经历了肌肉车的黄金期,进口福特野马成为最受欢迎的车型。然而,由于当时福特在澳洲没有开设工厂,福特野马需要以进口形式进入澳洲市场 ,但零部件的关税征收额度十分高,这对福特车型十分不利,尤其是当时直接竞争对手霍顿因本土生产而更有价格上的竞争力。于是 ,思虑再三的福特决定在澳洲市场开设工厂,推出了第一款澳洲特供的肌肉车——falcon(猎鹰)。在这款车推出市场的最初,以浓郁美国风格的肌肉线条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一时间福特猎鹰成为消费者的追捧对象 。
就在这个时候,日系品牌马自达带着小车R360首次进入了澳洲人民的实现。日系车在操控与造型上的独特优势第一次为欧美风当道的澳洲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流。当时正值澳洲女性的消费力上升,日系小型车成为了澳洲女性最喜爱的车型之一 。因此 ,60年代的澳洲曾经形成了“男买肌肉车 、女买日系车”的有趣局面。但是,作为美式肌肉车代表的福特猎鹰在澳洲的好日子并不长久,说到底注重速度与操控的跑车并不适合澳洲的郊区道路行驶的 ,没过多久猎鹰就面临了一次停产
~
本文已完
澳洲汽车市场日渐萎缩,到今年10月通用霍顿与丰田将会正式关闭在澳洲的生产线。至此,曾经澳洲市场的三大巨头福特、霍顿与丰田都将全部取消在澳生产汽车,转而以进口形式继续在澳洲市场销售 。
拥有特殊地理位置的澳洲曾经是汽车巨头们争相投放的市场 ,数十年前的澳洲就像是曾经的中国一样:相对空白的汽车市场具有庞大发展潜力,廉价劳动力之下潜藏着诱人利润空间。最早进入澳洲市场的美国与欧洲品牌,在澳洲汽车文化发展时期发生了什么?
通用与霍顿的姻缘
如今澳洲市场最大的汽车品牌是通用集团旗下的霍顿汽车 ,与此同时,在澳洲汽车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也是通用集团。
早在100年之前,在美国市场崛起的通用就开始澳洲市场出口汽车 。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国间成立了一些贸易限制 ,美国市场向澳洲出口汽车的同时附加出口底盘。当时通用每向澳洲出口一辆整车就要加上三个底盘。在这种情况下,澳洲本土商人看到了商机,曾经专注于马用具生产的霍顿开始转向了汽车组装 。上世纪20年代 ,霍顿汽车组装厂成为了别克、道奇 、雪佛兰等品牌的车身供应商。于是,1926年通用正式在澳洲成立分部,与霍顿开始更为紧密的合作。但随后不久 ,美国进入大萧条时期,霍顿的这盘生意受到了严重影响。
到了1931年前后,霍顿已经面临破产边缘,此时通用集团趁机收购并成立了通用霍顿汽车公司 ,正式开始通用在澳洲市场的扩张 。由于此前通用与霍顿有过汽车制造的合作,因此新公司成立后不久,霍顿就已经拥有了整车生产能力 ,可以为雪佛兰等品牌生产整车。接下来,在尚未完全开发的澳洲市场里,本土生产的霍顿凭此优势迅速发展。到1937年通用霍顿生产的汽车已经占据了澳洲市场40%的份额 ,这时候霍顿开始计划研发属于澳洲本土的第一款量产车,但二战一触即发,霍顿公司被政府接管 ,项目暂停 。
不过,在战时积攒的技术经验为1946年霍顿投入Project 2000设计提供了技术基础。同年到美国考察之后,霍顿公司带回了第一辆全手工打造的原型车 ,经过一年的测试之后,在1948年推出了霍顿品牌的重要车型FX,庞大的市场需求下,FX的年产量可以达到2万台。
欧洲品牌的入侵
可以说 ,20世纪的前50年里,澳洲汽车文化的形成主要来自于美国车企,无论是进口的福特还是本土的霍顿 ,都为澳洲汽车市场带来了浓郁的美国气息 。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澳洲人民对于汽车的需求暴增,每10个家庭就拥有一辆汽车。获益最大的要数拥有本土生产线的霍顿 ,50年代FX的需求量是每天生产超过100辆新车。当时澳洲市场的主流汽车都采用四缸引擎,除了霍顿FX以外,还有来自德国的大众甲壳虫、英国MG、以及美国福特等等 。而针对富人阶级对V6引擎的钟爱 ,劳斯莱斯 、路虎捷豹等品牌也陆续进入了澳洲市场。这个时候通用不仅依靠霍顿发展澳洲市场,同时也引进了一批造型夸张的雪佛兰和庞蒂亚克车型。
二战结束后一批欧洲人陆续移民到了澳大利亚,同样掀起了欧洲汽车品牌在澳洲主要城市的开店潮 ,这里就包括了大众、雷诺、标致和雪铁龙等 。欧洲移民的到来,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对于紧凑两厢车与旅行车的喜爱。此时的霍顿意识到市场需求的转变,于是迅速成立了霍顿轿车部门,并且在FE车型的基础上推出了第一辆旅行车版本。
显然欧洲品牌的进入并没有对霍顿造成太大的影响 ,反而刺激了新车型的研发,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霍顿的发展已经到了每三辆车就有一辆是霍顿的旺盛局面。当霍顿意识到汽车的技术升级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50年代末霍顿首次推出了车载收音机 。而就在此时,福特在澳洲推出了肌肉车代表——野马,澳洲本土的赛车文化很可能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而另一方面 ,欧洲品牌注重紧凑小车与操控的特性逐渐不适应当时的澳洲公路。要知道,澳洲人民的用车主要在农场与城市的往返路段,欧洲小车第一次遭遇水土不服 。
福特与肌肉车的崛起
随着澳洲汽车市场的发展 ,澳洲人民开始追求动力与速度,曾经风靡一时的四缸车型开始遭到嫌弃。与当时美国市场的发展路线相似,澳洲也开始流行V6发动机 ,并且迅速占据了主流。
60年代的澳洲汽车市场经历了肌肉车的黄金期,进口福特野马成为最受欢迎的车型 。然而,由于当时福特在澳洲没有开设工厂,福特野马需要以进口形式进入澳洲市场 ,但零部件的关税征收额度十分高,这对福特车型十分不利,尤其是当时直接竞争对手霍顿因本土生产而更有价格上的竞争力。于是 ,思虑再三的福特决定在澳洲市场开设工厂,推出了第一款澳洲特供的肌肉车——falcon(猎鹰)。在这款车推出市场的最初,以浓郁美国风格的肌肉线条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一时间福特猎鹰成为消费者的追捧对象 。
就在这个时候,日系品牌马自达带着小车R360首次进入了澳洲人民的实现。日系车在操控与造型上的独特优势第一次为欧美风当道的澳洲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流。当时正值澳洲女性的消费力上升,日系小型车成为了澳洲女性最喜爱的车型之一 。因此 ,60年代的澳洲曾经形成了“男买肌肉车 、女买日系车 ”的有趣局面。但是,作为美式肌肉车代表的福特猎鹰在澳洲的好日子并不长久,说到底注重速度与操控的跑车并不适合澳洲的郊区道路行驶的 ,没过多久猎鹰就面临了一次停产
~
呈现澳洲汽车历史一:谁是澳洲汽车文化的开荒牛的核心内容解析,若这些分析对您的工作或学习有所助益,建议您将本站加入书签以便后续查阅。本文来自作者[夫古]投稿,不代表发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stenercn.com/zixun/243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发神号的签约作者“夫古”!
希望本篇文章《澳洲汽车历史一:谁是澳洲汽车文化的开荒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发神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关于澳洲汽车历史一:谁是澳洲汽车文化的开荒牛的讨论正在各大平台持续发酵,我们精心筛选了最新资讯,希望能为您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澳洲汽车市场日渐萎缩,到今年10月通用霍顿与丰田将...